AI資料中心裡頭,112G、甚至224G的高頻應用已逐漸成為市場主流。這樣的發展趨勢讓PCB上的連接器設計變得特別重要。例如網路交換器要接光口的OSFP與QSFP-DD,或是背板連接應用的ExaMAX系列,與GB200在用的Paladin系列。尤其對於SI工程師來說,如何選擇合適的連接器並進行有效的PCB設計,不僅攸關訊號完整性,更是影響整個系統效能的關鍵!
市面上常見的連接器根據安裝方式,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:
- Press-Fit:製程簡單不需要焊接,機構性強。但是孔洞大,引腳長,導致SI較弱。且魚眼使得PCB疊構的訊號層利用率較差。112G以上這種類型已很少見!
- SMT:通用現有的SMT製程。但是Pad電容效應較大,導致阻抗控制較有挑戰,且連接器區域的走線空間容易被限制。
- BGA:這裡指的是利用錫球焊接的連接器。相容於現有的SMT製程,較小的Pad有較優異的SI,不過機構強度就較弱一些,所以rework的次數會比較少。

可以看出Press-Fit連接器的SI performance較差!

由於產業這台車已經開往112G與224G,Press-Fit已經無法負荷這麼高頻寬的應用,SMT與BGA形式的連接器佔據了整個市場。在SI設計上,SMT連接器在PCB板上的區域有許多的know-how,在這邊我們簡單整理了三個SMT連接器在PCB上最基本的設計理念供大家參考!
- SMT Pad 電容負載管理
- 引腳與Pad共設計(Co-Design)、共模擬(Co-Simulation)
- 注意訊號出線方向
SMT連接器Pad電容負載管理
PCB上的SMT pad由於尺寸較大,面積較大,所貢獻的對地電容負載比較多。如果Pad在第一層,第二層是完整的Ground plane,資料速度是112G-PAM4,這個瞬時阻抗大概會低到50歐姆!
最常見的解決方法是挖去Pad下方的GND Plane,以增加Pad與下一層參考平面之間的距離d,讓Pad直接參考第三層或是第四層的GND以降低對地電容,從而改善阻抗。

\( \large {C=\epsilon \frac{A}{d}} \)
下面的結果就是我們利用模擬軟體,看OSFP這種連接器,在PCB第二層到底要挖多大的洞已滿足Pad阻抗匹配需求。好的阻抗匹配對於高速SerDes的幫助是相當重要的!

您可能會問那這個洞不就越大越好?答案是!不過通常會有副作用,例如第三層走線失去GND plane當參考平面,被迫需要繞路導致走線變長,走線空間變得擁擠的情況下,Crosstalk跟著上升!
下面這又是另外一種case,PCIe CEM Connector將金手指區域分別參考到第二層與第三層的結果,參考到第三層好看多了對吧?

我們會利用這種模擬數據,輕易地知道不同的Pad尺寸,對應到不同的介質DK以及對地垂直高度要多少。這種Data Base的建立,可以幫助SI人員可以輕鬆面對更種不同的設計條件,且不用再頻繁地跑模擬!

引腳與Pad的共同設計(Co-Design)與共模擬(Co-Simulation)
在SMT connector Pad附近通常都會有過孔將大量的走線往內層出線,這些過孔離Pad都很近,有的甚至是直接Via on Pad,對於這類型的設計,我們極力推薦將連接器引腳涵蓋進去一起跑模擬做Co-Simulation。

做Co-Simulation的原因是因為Pad與Via的距離很短,訊號經過Via,波動還沒穩定時又經過引腳Lead,可以這麼說,對於TDR而言,Pad與Via兩者互相牽引。黑框處原本第一個波峰是由Via引起的高阻抗,理論上SMT pad的阻抗會將圖形往下拉到大概90歐姆,可是很快Connector Lead就把阻抗又往上拉回去,由於時間太短,SMT pad根本無法拉到阻抗。或是這樣說,SMT pad是電容負載效應,Via與引腳比較偏電感效應,這兩者在這裡互相耦合,達到較好的阻抗匹配效應!

換句話說,對於這個case而言,如果您很糾結要優化SMT pad的阻抗,那會發現其實影響沒這麼大,或是說您花了很多時間在設計Via,但是引腳會干擾你原本設計的阻抗。所以我們推薦這種設計要做EM Co-Simulation,跟Connector廠商拿3D設計圖檔自製引腳,一起模擬,省時又精準!
注意訊號出線方向
在傳統PCB layout上,對於SMT連接器的出線方向沒有固定的形式,你要順海鷗腳的方向出線或是逆著出線差異不大,大家對這件事也沒有太多涉略,基本上就是連起來就好。
可是當訊號越來越高速時,這件事情就得重新關注。我們來看這張圖,當出線方向跟海鷗腳的方向相反時(順向為Direct Fan-Out,逆向為Reverse Fan-Out),海鷗腳與SMT pad接觸的地方會變成一個open stub,這個殘段會使高頻效應變差,進而影響高速訊號的頻寬!可以看到Return Loss在很低頻的時候就會受到一點影響,因為這個開路殘段直接影響連接器的阻抗,而Insertion Loss則是在高頻時開始很明顯的震盪,證明開路殘段引起的電容效應不能被忽略!


出線方向被限制住對於Layout工程而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,連接器區域內會有很多的過孔,這些高速孔會佔據許多的走線空間,如果走線方向又被限制住只能往單邊出,那設計會變得很沒彈性,有些時候只能靠增加走線層數去解決,這樣做又會增加成本,設計的翹翹板會很多。不過這也考驗著SI工程師的能力,有經驗的SI可以透過電磁模擬去找出相對適合的設計方式,達到cost-effective的設計。
2 comments
[…] 雖然我們先前提過,BGA形式的connector已經廣泛用於高速產品上,因為其具有較小的PCB pad,阻抗控制較容易,SI特性極佳!但在一些分離式介面的連接上,例如QSFP-DD與OSFP,還是得仰賴Edge card connector提供較佳的機械強度。 […]
Hi
Today we are releasing for FREE our book:
“The Trading for Beginners Book: A Powerful Beginner’s Guide”
• Over 1 million readers worldwide.
• Provides in-depth exploration of fundamental trading concepts.
• Offers practical, step-by-step visuals on trading tactics.
•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profitability of various strategies.
• Includes a suite of valuable trading tools for market analysis.
• Offers a fast track to trading, insider knowledge, battle-tested methods, and in-depth analysis.
• Cost-effective investment, aligns with ambitions for consistent profits or building a robust trading portfolio.
• Provides practical, actionable intelligence for daily trading.
• Engaging content with visual aids and real-world trading examples.
• Offers continuous learning, allowing users to apply strategies in the real trading world.
You can read the FREE book here
https://shor.by/ilYu